歐盟近日通過納米級薄膜太陽能電池專案的1000萬歐元科研經費預算,資助13個歐洲研究小組共同參加硫族化合物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開發(fā)。
銅銦鎵硒(CIGSe)是硫系化合物中目前能提供最高轉換效率的材料,該化合物主要通過真空鍍膜技術把微米級厚度的材料蒸鍍在玻璃或薄膜上。這項歐洲合作的一個目標是開發(fā)新的環(huán)保而且無需真空的生產工藝并由此將顯著降低生產成本。
新的研究策略包括把薄膜吸收材料與透明納米導電氧化物(TCO)復合在一處。為此,來自柏林自由大學和亥姆霍茲柏林中心的瑪莎.盧克斯-斯坦納教授(Martha Lux-Steiner)與蘇珊.格萊德希爾(Sophie Gledhill)博士團組專攻兩者間的匹配、優(yōu)化以及在含有氧化鋅納米陣列的硫族化合物太陽能電池中的光學建模。
柏林的研究人員同時也在研究下一代的硫系材料薄膜,所謂Kesteriten。這種材料具有與銅銦鎵硒相似的性能,但是其中不含銦,后者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